干货,做Agent的都应该读这一期吴恩达来信
推理模型通常通过输出前的“思考”过程来学习执行一个独立的过程,然后再产生最终结果。而最近蚂蚁集团发布了 Ling-1T,这是一个巨大、开放、非推理模型,其性能在 31 项基准测试中,有 22 项在推理、数学、编码、一般知识和写作方面超过了领先的非推理模型。凭借
推理模型通常通过输出前的“思考”过程来学习执行一个独立的过程,然后再产生最终结果。而最近蚂蚁集团发布了 Ling-1T,这是一个巨大、开放、非推理模型,其性能在 31 项基准测试中,有 22 项在推理、数学、编码、一般知识和写作方面超过了领先的非推理模型。凭借
Ling-1T(最右列)与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旗舰模型的比较,包括大参数量的开源模型(DeepSeek-V3.1-Terminus、Kimi-K2-Instruct-0905)与闭源 API(GPT-5-main、Gemini-2.5-Pro)。此图也被吴恩达 N
Ling-1T(最右列)与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旗舰模型的比较,包括大参数量的开源模型(DeepSeek-V3.1-Terminus、Kimi-K2-Instruct-0905)与闭源 API(GPT-5-main、Gemini-2.5-Pro)。此图也被吴恩达 N
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模式,学生需提前观看 Coursera 上的 deeplearning.ai 专项课程视频(包括神经网络基础、超参数调优、结构化机器学习项目等模块),然后参加线下课程。
这事儿乍一听有点玄乎,但他举了个特实在的例子:以前写代码跟盖房子似的,一砖一瓦都得精打细算;现在倒好,AI成了“demolitionexpert”,不满意就推倒重来,原型成本低到能一口气做20个,哪怕18个失败都不心疼。
在首届Buildathon大会上,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:代码正在贬值。在这场主题为“AI辅助编程与未来工程”的演讲中,他明确指出,随着AI编程助手的发展,单纯编写代码的价值正在快速下降,未来的开发者应当转型为“系统设计者”与“AI指挥者”
在AI正重塑软件开发的今天,吴恩达——这位曾任职谷歌、百度、现为亚马逊董事会成员的AI先锋,提出了三条应对变局的生存法则:快速行动、角色转型、系统思维。
吴恩达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。他是谷歌大脑项目的创始人之一,也是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。2014年,吴恩达加入百度,担任首席科学家,2024年吴恩达进入亚马逊董事会。他近年来活跃于AI投资和创业领域,创立了AI Fund和De